当前位置:23456网址大全目录 » 数据归档 » 2019年02月

数据归档 / 2019年02月共收录109个优秀网站

  • 甘肃医学院

    甘肃医学院

    甘肃医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全日制医学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平凉地区卫生学校,2003年升格为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钟灵毓秀的天下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东麓,泾水河畔,占地面积805亩,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4亿元,现有28个党政及教学科研机构,教职工1236人(含附属医院),各级各类学生6528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5人,高级职称174人(其中正高职称31人),博士10人,硕士152人。同时,学院还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聘任了10名院士和49名博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定期来校开展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教师中有184人分别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园丁奖”、“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近5年来,有120人次担任教育部规划教材的正副主编和编委,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438篇,获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36项。

    学院现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六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十一个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被财政部列为高职高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中药学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基础护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200万元,建有网络检体诊断室、护理实训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口腔实训室等89个现代化医学实验室及信息技术实验室;成立了平凉市皇甫谧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学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养生文化研究会、平凉市皇甫谧陇药研究院、甘肃医学院中医药研究中心5个市级研究机构;校图书馆馆藏图书89.7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816种。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学院还构建了完善的文献资源、网络视频教学、电子阅览等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其中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原平凉市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原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学院还拥有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80所,其中包括兰州陆军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设有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分中心、平凉市第十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近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养德崇医、见贤思齐”的校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了以全日制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医学类本、专科教育为主体,继续医学教育、成人本科教育、自学考试、乡村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先后与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医德优良,基础扎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升本前,学校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线平均高出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录取提档线150分左右,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新生报到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当年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89.3%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之首,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机制。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单位”、“甘肃省护理专业毕业统考第一名”、“甘肃省红十字会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晓,“最美白衣天使”陈凤娟、牛雪莲等先进典型,使学院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医学院将继续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学院精神,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为甘肃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PageRank:6 / 10
    AlexaRank:1828447
    人气指数:8832
    收录时间:2021-12-15
  •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是甘肃省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由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建立的培黎工艺学校,1958年改建为举办中等专业教育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与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5所中专合并组建了甘肃省工业学校,1974年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1989年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1692.29亩,校舍建筑面积29.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1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8亿元,馆藏图书81.14万册。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9681人,各类成人本、专科学生3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77人,专任教师565人;高级职称教师292人,其中教授7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35人,其中博士80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专家1名,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3支,省领军人才1名,省\"园丁奖\"13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5名,省师德标兵3名,省\"技术能手\"2名。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学科部、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现有普通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14个。建立了以装备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专业集群为支撑,以服务甘肃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与地方新兴产业对接、优势突出的专业体系,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5大学科门类。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围绕转型发展和内涵提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厅级教学成果奖43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校级精品课程59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慕课3门。机械制造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个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获各类课题立项36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高校新型智库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立项68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社科成果奖等奖励121项,其中,甘肃省科技进步奖7项。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共计146项。学校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7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50篇。

      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在机械装备与新材料方面完成了多项有突破性的实用创新项目,研发了冶金输送设备、冶金冶铸模具两个在国内市场领先的优势产品系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甘肃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资源环境信息化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分布式水利发电研究中心\"为省级工程实验室。\"绿色切削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实验室\"、\"电子商务运营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甘肃新型城镇化中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培育基地。

      学校建有工程训练中心,能满足学生车、铣、刨、磨、钳以及焊接、铸造、数控加工等多工种综合训练的需要。建有机械测量、机器人、PLC、自动控制、模具冲压、柔性制造实习、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75个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2017年,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与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达内时代科技公司、浙江吉利集团、新道科技公司、甘肃万维信息技术公司、甘肃电投金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协议共建114个校企合作基地。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职业技能培训点8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古巴、斯洛文尼亚、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塞浦路斯、马来西亚、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在校本、专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先后派出多名学生到美国、德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乌克兰等国留学。我校被省上确定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后,学校积极开展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外大学开展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多名教师及管理干部分别参加教育部、有关行业和协会组织的境外培训、研讨以及学术交流。有近百名外籍专家学者应邀来校交流讲学。发起成立并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重视学生技能训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和科技制作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先后获国家级奖励11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9项、二等奖63项、三等奖73项、优秀奖17项,省级奖励1190项。在省人社厅进行的全省高校毕业生情况调查中,我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各界的一致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在7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开物成务、启智求真\"的校训,大力弘扬\"坚韧顽强、质朴无私、包容创新、和谐奋进\"的办学精神,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校先后被教育部、中央文明委、团中央、中共甘肃省委等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未来几年,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等学校办学规律,秉承\"跟着工业干,围着企业转,错位求生存,应用谋发展\"的总思路,认真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战略,着眼于补短板、抓内涵、促转型,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努力创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技术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更新至2018年9月20日)

    PageRank:6 / 10
    AlexaRank:5186490
    人气指数:3560
    收录时间:2022-03-01
  • 银川能源学院

    银川能源学院

    银川能源学院位于塞上明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是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高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单位,宁夏地方本科高校整体转型试点院校,闽宁合作福州大学对口援建高校,自治区教育厅和银川市政府共管共建高校,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入选高校。

    1999年10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筹建银川大学;2004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校为银川科技职业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银川能源学院。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被中宣部、全国文明办、教育部等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被银川市评为“银川市文明单位”,并获“服务银川经济建设特别贡献奖”,先后两次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

    建校19年来,学校坚持“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办学方向,恪守“胸怀祖国修身齐家平天下,放眼世界勤学苦练铸人生”的校训,弘扬“立德树人、崇能重技”的办学宗旨,树立“以生为本、尊师重教”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累计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3万余名。

    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校园占地1947亩,由校本部、滨河校区和鹤泉湖校区组成,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万元。学校建有宏伟大气、温馨典雅、藏书丰富的智能化、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纸质文献68万册、电子文献31万余册。学校运动、休闲场馆种类齐全,学生公寓舒适整洁,美食广场环境高雅、饭菜口味南北兼顾,校园网络无死角全覆盖,优质线上课程资源丰富,各类教学、生活设施完备,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理想之地。

    学校有海外及省级教学名师10名,教授、副教授200余名,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300余名,专兼职教师800余名;学校现有来自17个国家和全国26个省区全日制学生16000人,网络和函授在册学生5000余人。学校设有石油化工学院、电力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传媒学院、文法学院、幼师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基础课教学部等16个学院(部),开设27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农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人性化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全员育人,以党建引领方向,以德育凝聚力量,以文化陶冶情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特色鲜明、文化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涵盖人文、科技、艺术、体育的60多个学生社团,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文体、学科、技能竞赛奖400余项,学校在第四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中喜获一等奖,并作为宁夏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积极备战全国特等奖比赛。

    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有煤化工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校内拥有9个实践教学中心、182个实验实训室,与企业共建稳定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65个。学校全面推行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特色。先后与中兴通讯、宁夏金融局、大唐国际、鄂尔多斯集团、福埃沃电梯等单位联合开展校企协同育人试点,积极推行“双证书”教育,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福州大学采取“1+2+1”、“2+1+1”模式培养本科生,两校联合开办人才培养实验班2018年9月正式招生。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苏丹等国外20所大学以及台湾铭传大学、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学生互换、师资培养、文化交流等,已有292名学生作为交换生在国内外合作高校学习,拓宽了学生国际视野;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有来自马来西亚、日本、巴基斯坦、苏丹等17个国家的百余名留学生在校就读,五洲学子同堂砥砺,形成鲜明的开放式培养优势。

    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3000平米独立的教育实践场所,有设施完善的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筛选、团队管理、技能培训、场地设备提供、资金扶持到导师把脉实行全程支持;已有无人机应用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3D打印等近40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基地,仅2017年成功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6家。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位列全区高校前茅,学校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神华集团、宁夏建工集团、西部机场等众多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部分学生已走出国门到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就业,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循环。2017年,学校为低保、残疾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争取到国家200余万元求职补贴。

    19年创新发展路,万名莘莘学子情,银川能源学院(银川大学)作为国内建设应用型大学的一颗新星,正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顽强拼搏的干劲,在宁夏回乡大地上展翅高飞。

    PageRank:5 / 10
    AlexaRank:2400834
    人气指数:2539
    收录时间:2021-09-21
  • 利物浦大学

    利物浦大学

    利物浦大学是位于英格兰利物浦市的一所高等院校,学校是著名的罗素大学集团和N8集团研究合作成大学一角员,罗素大学集团是英国最优秀的20所研究类高等院校联盟。利物浦大学成立于1881年,是英国六所原始的“红砖”市立大学之一。

    PageRank:7 / 10
    AlexaRank:31712
    人气指数:2168
    收录时间:2022-02-08
  • 卡尔顿大学

    卡尔顿大学

    卡尔顿大学建于1942年成立,是由安大略湖省的基督教青年会发起建立的,1957年正式成为大学,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大学。卡尔顿大学位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市中心,校园占地62公顷,风景秀丽,毗邻政府机构,实验室,图书馆,学习氛围浓郁。它在公共事务与管理、高科技等领域中名列前茅,享有盛誉。

    PageRank:7 / 10
    AlexaRank:22598
    人气指数:1846
    收录时间:2021-09-19
  • 圣玛丽大学

    圣玛丽大学

    圣玛丽大学(Saint Mary\'s University)始建于1802年,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大学位于新斯科舍省的哈里法克斯市,现有全日制学生7500多人。大学不仅拥有新斯科舍省规模最大的文科专业和商科专业,同时还注重在各方面同学校和政府合作,保持良好的联系。

    PageRank:6 / 10
    AlexaRank:158799
    人气指数:1894
    收录时间:2019-02-24
  • 阿卡迪亚大学

    阿卡迪亚大学

    阿卡迪亚大学(Acadia University)成立于1838年,是加拿大历史最长的大学之一,本科教育连续七年在加拿大排名第一,综合排名总在前10名。在阿卡迪亚大学所获得的学位是被加拿大、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认可的。该校被加拿大的各种媒体如国家电台、杂志等评为加拿大最好和高质量的大学之一。

    PageRank:6 / 10
    AlexaRank:224267
    人气指数:1719
    收录时间:2019-02-24
  • 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以下简称“所馆”)是国家级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中心、医学与健康及卫生政策研究的中心,承担着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医学分中心、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合作中心相关职能和任务,是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医学科技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咨询的重要支撑单位。

    图书馆于1917年创建,即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预科图书馆,后称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1957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全国第一医学中心图书馆”,1990年成为卫生部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的国家中心馆,2001年被科技部指定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分中心。医学信息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情报研究室,1974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合并成立了医学情报研究所,1993年更名为医学信息研究所,是国家级医学信息研究和情报研究机构。所馆是培养医学信息学、医学情报学、图书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人才基地。

    所馆研究主要涉及医学信息学理论与方法、医学知识组织、信息技术应用、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医学信息分析评价、医学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信息、药物和医疗器械信息、公众健康信息、医疗保障、卫生政策分析评价、卫生体系和全球卫生、卫生经济、基层卫生、妇幼保健、卫生信息管理等。

    所馆先后参加了自“六五”以来的国家医药卫生科技行业发展计划与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等研究,承担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民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委及中国工程院的咨询研究工作。承建并运行国家新农合跨省就医结算与监管信息系统。编写及发布《中国医改发展报告》、《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等报告。面向全国提供生物医学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建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一站式医学信息服务、公众健康知识服务等系列平台。承担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相关工作。编辑出版《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国卫生政策研究》、《医学研究杂志》、《中国医药导报》和《中国现代医生》等正式刊物。

    所馆围绕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医学科技创新需求,充分发挥医学信息资源与服务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突出情报学、医学信息学和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等学科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信息人才,构建国内领先水平的医学信息研究产品体系和数字化科研信息支撑环境,建立权威的医学知识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医药战略情报研究体系、卫生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体系,为政府、社会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广视角、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学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发挥着医药卫生领域国家战略智库的作用,成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力量。

    PageRank:6 / 10
    AlexaRank:1116394
    人气指数:3004
    收录时间:2021-11-26
  •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是2001年由原山东工程学院图书馆和淄博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近年来,文献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形成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全开放管理服务模式。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51,891平方米,阅览座位4,686个。馆藏图书总量61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06万册,电子图书305万种(含中外文学位论文);各种类型数据库165个;中文期刊8,000余种(纸质现刊2,266种),外文期刊16,000余种(纸质现刊39种)。新建的逸夫图书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外立面的石材犹如一排排书架,北侧的退台寓意着攀登的阶梯,图书馆建筑宛如伸开的双臂,欢迎渴求知识,勤奋学习的莘莘学子走进这座知识的殿堂。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位于教学区中心,她北对东校区北大门,东有雄伟的实验楼,南临精巧的人工湖,西有绿树掩映的教学楼,正门平台上的古希腊雕塑“思想者”,标志着这里是智慧的殿堂。

      根据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入藏各类各专业文献,已经初步具有自己的馆藏特色,形成了理、工、文相结合,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经管、文史、生物等多学科藏书体系。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学术机构。她采用先进门禁系统和监测系统,实行“一站式服务” 全开放管理模式,已形成环境优雅舒适,馆藏文献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学科建设独具特色,运行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成为师生学习科研的最佳场所。馆藏文献分别按学科类别、文献类型和使用要求布局。各校区图书馆根据学科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已形成了文字、声像、电子出版物、网上资源等多载体的馆藏文献资源总体服务的格局。

    我馆自90年代初开始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现采用汇文图书管理系统,在文献的采访、分编、流通、典藏、文献检索等各方面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先后引进了EI、SDOS、Springer Link、EBSCO数据库(ASE、BS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国内外网络数据库。同时还自行研发了跨库检索系统,构建信息整合平台,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的检索途径和手段。

    图书馆现有职工97名,其中博士5名,硕士14名,本科以上63名;教授3名,研究馆员2名,副研究员30名,馆员46名;为了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图书馆设置了办公室、文献资源建设部、教学科研部、信息部、技术部、数字资源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流通阅览部、科技信息服务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分别承担文献整序的基础工作、各项服务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科技信息研究所招收“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设有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资源管理与情报分析、信息管理系统与数字图书馆技术、信息经济与科技创新四个研究方向。是山东省设立的第一个情报学专业硕士点。

    随着学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的不断推进,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以“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为核心,以情报学学科和现代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的愿景目标。

    PageRank:6 / 10
    AlexaRank:184543
    人气指数:6195
    收录时间:2021-12-17
  • 天津大学图书馆

    天津大学图书馆

    天津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为北洋大学图书馆, 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学校同时成立,为全国大学图书馆中之最先者。1952年全馆随学校迁至七里台新址。自1958年8月迁入近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阅览楼(现图书馆北馆), 1985年完成4570平方米专用书库的扩建。1990年总面积为 10968平方米、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科学图书馆(逸夫馆)建成,与同期筹建的300余平方米建筑分馆先后投入使用。

    PageRank:7 / 10
    AlexaRank:63363
    人气指数:4788
    收录时间:2022-02-07
共 109 条«23456789»